百強家具打贏侵權官司細節曝光 賠償執行難在哪里?
- 北京商報網
- 2023-06-07 21:46:45
從北京到上海,兩輛面包車拉著一摞摞證據資料,千里迢迢趕到法院。開庭時,多位壯漢一趟趟把證據或扛或抬送到法庭,法官也忍不住感嘆:“你們的證據真不少啊!”后來開庭時,法官多會安排內部人員專用的電梯,還到法院停車場,就侵權家具商品當場組織各方舉證質證。這些場景在百強家具歷時四年打贏的一起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審理現場,曾數次上演。2023年6月初,百強家具董事長陳曉太首度對媒體公開了這一維權案件的細節,回憶起維權歷程之艱辛以及司法的公正與溫度,其中就有這些場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值得關注的是,該案件從判決到被執行再到入選為典型案例,百強家具獲賠1196萬元創行業新高的情況下,賠償進度到目前仍沒有進展,侵權案賠償執行到底難在哪里?業內人士認為,執行難問題長期存在,判決得不到執行,從現實結果的角度來看,損害的是司法權威和公信力,多方須聯合發力。
判賠額過千萬元
在此次“百強家具”商標侵權案中,案件審結到執行歷時四年,百強家具獲得維權勝利,綜合考慮百強家具的品牌價值以及被告的侵權惡意等因素,法院判賠額高逾千萬元。
這一案件的源起要追溯到成立于2001年的北京世紀百強家具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世紀百強公司”)。世紀百強公司的前身為北京市百強家具廠,該廠早在1996年就已成立,創建了“百強”字號,通過誠信經營在家具行業獲得相當大的知名度。世紀百強公司圍繞“百強”標識,陸續申請注冊了多個百強商標,歷經20多年的發展與布局,“百強”已經成為響當當的家具品牌。
從2014年開始,被告人馬某某作為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在香港設立德國百強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德國百強公司”),并以該公司的名義“授權”其實際控制的上海朗聚實業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朗聚公司”)、上海邦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邦贏公司”)經營“德國百強”“百強”品牌,大范圍招徠加盟商,經營家具、地板、板材等商品的生產和銷售。在其營業活動中,朗聚公司和邦贏公司對外以德國百強公司的下屬企業的面目出現,使用大量“百強”“德百強”“德國百強”等包含“百強”字樣的標示、文字,宣傳和銷售其家具、地板、板材等商品。其經銷(或加盟的)店鋪的裝修裝潢也與世紀百強公司的專賣店極為相似。前述行為造成了嚴重的市場混淆。為此,從2018年開始,世紀百強公司就以涉嫌商標權侵權及構成不正當競爭為由,將上述三公司及馬某某起訴至上海知識產權法院。
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后作出一審判決,四被告使用“百強”“德百強”“德國百強”等包含“百強”字樣的標示、文字,均屬于侵犯百強家具的商標權,并構成不正當競爭,要求他們停止侵權,刊登聲明消除影響,并賠償世紀百強公司經濟損失及合理費用1196萬元。隨后經歷了二審及再審程序,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分別于2022年2月18日、2023年3月24日作出本案二審判決及再審裁定,全面維持了一審判決。至此,事件塵埃落定,并成為上海法院系統判決的家居行業賠付額較高的商標侵權糾紛案典型案例。
入選為典型案例
“百強家具維權官司打過幾百個,這個最為典型”。陳曉太回憶道,該案件從申訴到最終判決歷時四年之久,耗費了百強家具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由于被告人及公司惡意競爭手段頻出,百強家具贏得十分艱辛。
事實上,該案不僅對于百強家具來說“典型”,在上海高院的案件庫中也非常具有代表性。2023年4月25日,在上海高院發布的知識產權審判白皮書和典型案例中,2022年上海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42150件,審結42763件,其中“百強家具”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以最大限度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入選為上海法院十大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典型案例。
按照上海法院的評析,本案探索了實際控制人與其設立的公司構成共同侵權的判斷規則,并且是在法定賠償限額之上酌情合理確定損害賠償數額的典型案例。被告對百強公司商標和企業字號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進行全面模仿,現有證據足以證明其所獲利益已超過法定賠償最高限額,因此法院綜合全案證據,最后判賠金額超過千萬元。
在陳曉太看來,這個結果意義重大:“這次商標維權的成功不僅證明了‘百強家具’作為馳名商標的品牌價值,維持了百強家具的尊嚴,也為行業帶來了積極影響。一是體現了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重視,可鼓勵更多企業重視原創;二是超千萬元的判賠金額,為家居企業維權增強信心,可促進整個家居行業良性競爭;三是通過讓不懷好意的個人或主體的‘搭便車’行為應受到相應懲罰,可以強化對侵權行為的震懾力,為不法分子敲響警鐘。”
分析人士認為,百強家具與怡寶、威樂、華為、新百倫等大品牌一同入選為典型案例,表明家居商標維權越來越受到權威機構的重視;另一方面,超千萬元的獲賠金額,也反映了當前商標侵權成本越來越高,權威機構也在不斷加大懲罰性賠償的力度,對侵權的個人或主體都是一種震懾。
仍存在執行難題
案件雖以百強家具勝訴告終,但尚未結束。
陳曉太透露,一審判決后的第一時間內,就向法院申請執行,調查被執行人名下資產,并凍結其賬戶,但也僅有幾十萬元。“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已在2022年5月20日,將被告馬某某等列為被執行人。在法律強制執行之下,目前百強家具仍未收到侵權方的獲賠金額。”
官司勝訴,賠償執行難,并不是百強家具的獨家問題。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在商標維權獲勝案中,索菲亞(002572)獲賠836萬元、金牌廚柜(603180)獲賠110萬元、美克家居(600337)獲賠480萬元后,其中,索菲亞和金牌廚柜勝訴判決后,雙方侵權方均已基本按照判決結果履行完畢。而美克家居勝訴判決后歷經99天后,未收到侵權方獲賠金額。
賠償執行難,到底難在哪里?上海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建坤分析稱,執行難問題長期存在,判決得不到執行,從現實結果的角度來看,損害的是司法權威和公信力。 “導致執行難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被執行人客觀上無履行能力或主觀上抗拒履行;二是法院執行任務重,案多人少,兼顧公平的原則下,具體執行力量投入有限;三是查控手段有限,部分金融機構、物權登記機構雖然實現網絡查控,但仍然有很多機構未納入網絡查控的范圍,導致查控不徹底。”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企業知識產權法律事務部主任劉東陽則認為,“執行難,究其根本原因,還是被執行人履行能力問題。在知識產權類案件中,很多侵權方知道自身存在法律風險,提前做好不履行的準備,比如利用一些沒有履行能力的老人冒充股東,最后很難達到執行的效果”。
多方須聯合發力
賠償執行慢、執行難,或履行人不按照判決結果履行,業內人士認為,盡管一些客觀因素導致執行難,但在困難面前并非束手無策。
在王建坤看來,“一是應合理利用訴訟保全,在訴訟過程中將對方財產進行查控,對執行結果的實現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合理安排訴訟調解方案,通過調解、和解等方式可以促進當事人主動履行,在調解過程中,約定一定比例違約金,是保障對方主動履行的有力抓手;三是分析研判被執行人財產線索,例如企業法人股東的出資責任、到期債權、財產混同可能性等自然人之間的異常流水等,都有希望發現可執行的財產線索”。
劉東陽則建議設立一種擔保制度,企業向法院提供一定的擔保情況下,針對訴訟中的企業,給律師或其他職能部門一個調查取證的權利,能夠針對懷疑的對象做財產方面的調查,但要做好制度上的監督,以防止權利的濫用。
隆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管委會委員陳紹平認為,執行難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特別是在侵權人蓄意轉移、隱匿財產的情況下,執行的難度很大。“從權利人的角度,只能通過下列方式耐心推進:不斷地查找財產線索并與法院溝通;申請將有財產而又拒不執行的被告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如果發現侵權人通過虛構交易等方式轉移資產,可以嘗試通過提起撤銷之訴等方式糾正其不法行為。”
北京商報記者 趙述評 劉小云
標簽:
智微智能:公司的AI服務器可廣泛應用到各類場景 包括智慧醫療、零售、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 速看料
每經AI快訊,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您好,貴公司的AI服務器在
二手房周報 | 14城成交環降8%,杭蓉等9城降至周均以下(05.29-06.04) 每日播報
2023年第23周14個重點監測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162 7萬平方米,環比下降8



















































